图片
|
具体介绍
|
清 窑变釉贯耳方瓶
|
清19世纪 窑变釉贯耳方瓶
窑变釉为清雍正朝创制的仿宋钧窑品种,烧成釉色偏红者称为火焰红,颜色偏蓝者称为火焰青,以其色泽多变而著称。
本品器形方正,倭角双贯耳造型,腹部凸起桃形装饰,为平整器身增添变化,是传统官窑器品。通体满施窑变釉,红、蓝二色相互流淌,畅快淋漓。
此对瓶,蓝釉在瓶前流淌,犹如瀑布,需要工匠高超的技能,控制蓝釉能在高温炉里像瀑布一样流淌。这种图形非常稀少,尤其珍贵。另外此对瓶保存状态良好,流传至今,实属不易。
尺寸:(高:25.5厘米)
来源:英国资深收藏家。购于1960年。
|
清乾隆 祭蓝釉豆
|
清乾隆 祭蓝釉豆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此瓷豆即仿自上古同类器型,盖、身两部分组成,盖顶饰绳纽。通体罩以祭蓝釉,并模印各种仿青铜器纹饰,器底凸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制作规整考究,釉色纯正,幽蓝静穆深沉,彰显庄重身份。
豆原为商周时期的盛器,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祭祀讲究崇本尚质,“器用陶匏”,故清代自乾隆朝始,制作了一批新型祭器,据《清档》记载,乾隆十三年“于四月二十五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祭器木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祭器盖里并底俱刻款。钦此。于五月初二日,司库白世秀将坛庙祭器纸样十五份……交江西唐英烧造……。”而《清史稿》志第五十七则又记载“乾隆十三年,诏祭器宜法古,命廷臣集议,始定制……凡陶必辨色,圜丘、祈毂,常掣青”。则此类霁兰釉豆当是乾隆十三年为北京天坛所定烧的瓷器新品种,其后遂成定式,各朝均有制作。本器即为乾隆仿古之风,其制作规整,端庄大气,釉色纯净自然,釉面肥润丰腴,为宫廷祭祀礼器。纹饰古朴,肃穆典雅,霁蓝釉色如蓝宝石,沉静内敛,为乾隆窑仿古器中的经典之作。豆为典型的皇家祭祀必不可少之器物。每逢新皇帝登基,都会由景德镇烧制一套单色釉瓷器用于祭祀,逢年过节祭拜天地诸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官窑瓷器中也以这类瓷器为最。在各地的拍卖市场上也是经常受到欢迎的品种之一。
来源:此拍品原为英国威尔士家族收藏,购于上世纪50年代。
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5•清》小学馆,页209,图99。《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馆藏中国清代瓷器》,页53,图8。《徐氏艺术馆陶瓷4-清代》,图44
|
清乾隆百花不露地蒜头瓶
|
清乾隆百花不露地蒜头瓶
乾隆一朝,瓷艺精进,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其间既崇尚复古,亦勇于创新,铸就千古不遇之辉煌。其中之乾隆彩瓷以绮丽华贵而着称,白地、胭脂红、黄地、松石绿等各类色地不胜繁举,若本品粉彩百花繁密不透者,则为乾隆御瓷粉彩器之珍贵隽品,以其最为绚丽妍美,为古今中外藏家所珍。
本品为蒜头瓶,器型规整,是乾隆时期的常用的器型。整器通体点缀各种各样的大小菊花一百多朵。满布器身,不同品种和颜色竟达数十种之多,相配相伴恰是巧妙。千姿百态的菊花,竞相斗艳,尽显娇媚本色,圃簇繁丽,上下相映,各尽其妍,使人仿佛置身百花丛中,目不暇接。映衬的辅纹也精致非凡,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其设计独具匠心,整器分八层,纹样繁复,色彩绚烂,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瓶口沿,肩颈和近底画有如意云头纹一周,描金立卷草纹和芭蕉叶纹,与百花相呼应。口沿、颈部和底部均饰以金彩,尊贵秀雅,雍容华丽。瓶底内以矾红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篆法规整,结构严谨。
观其纹饰,整器所饰百花又称“百花不露地”、“百花图”、“万花锦”、“万花堆”、“万花献瑞图”等,即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各尽其致,繁密之极,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述:“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此等纹样必生于繁荣盛世,考其源流,可知雍正一朝为初创阶段,多见碗杯之属,花叶之间留有空隙,尚无致密之象,实物可参见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和嘉庆发展至极致,光绪尚见,但已趋没落。据乾隆内务府记载,宫内依不同节令使用不同纹饰的瓷器,新年用“三阳启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节用“万寿无疆”,中秋节用“丹桂飘香”……绘百花图案者,则象征“万花献瑞”,此器又有祭祀礼佛之用,便是当权者寄希以万花来供奉佛祖,彰显帝国之昌盛。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
百花之成在于良工与巧匠,其程序与工艺相当繁复:先需内务府造办处设计百花画样,交由御窑厂为粉本,乾隆时期的百花粉本比嘉庆时期层次更加鲜明,花朵更加疏密有致。再次由瓷工艺匠甚至直接由画师本人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素胎上,期间要照顾器表不同于纸面的特殊之处。百花不露地者花饰遍身皆是,故临摹工作最难,而临摹画稿为施彩绘画之基础,一旦有误,全局皆变,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画手如何高超,亦无法弥补画稿原有之神韵。其三,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余种,故绘画之前,彩瓷的所有颜料必须配备,种类繁多几近百种,均需一一调试。最后的填绘洗染,必经数人之手,方可入窑。故一器告成,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它御瓷可比。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如此大器则更为罕见。
相较花纹更为琐碎的嘉庆百花器,乾隆百花不露地者寥寥无几,检阅公私典藏,未见与本品全然相同者,纹饰较为相近的一例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之乾隆粉彩百花图葫芦瓶,另外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之清乾隆斗彩勾连纹大香炉与本品造型相同,可资比较。艺匠用不同浓淡、深浅的颜色表现本器之花,并运用阴阳向背法使其花叶更为鲜活,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真可谓“百花”虽繁,却有主次之分,密而不乱,极富层次感,洋溢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给人以一种迎面而来密不透风之美感。本品尊贵典雅,釉彩妍美多姿,画工精细繁密,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其珍罕程度恐非言语可表,处处彰显出乾隆彩瓷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
尺寸(高:22.5厘米,瓶口:2.5 厘米,底:5.7厘米)
来源:英国家族私人收藏。Wright
Marshall 拍卖行2014年3月25日 (lot 1632)
|
清乾隆粉彩人物小天球瓶
|
清乾隆粉彩人物小天球瓶
「天球瓶」以器腹圆鼓近似天球得名,首见于明初,是时正逢穆斯林太监郑和带领浩大船队下西洋之航海时代,天球器形可能取自中东回教铜器或料器造形。天球瓶器形盛行于乾隆一朝,可见各式釉彩、纹饰作例。著名天球瓶常画以粉彩蝠寿桃纹。此小天球瓶绘粉彩故事人物纹,描写李白斗酒。瓶上的李白半醉半醒,仆人还在用方杯献上良酒。李白的一生更是离不开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无比。表现古代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画法是典型的雍正画家的画法。因此此瓶是乾隆早期的官窑瓷。瓶底“大清乾隆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
而不是一般乾隆时期的隶书款。这种小天球瓶数量珍稀,秀雅讨喜,更有文人气息。
尺寸:(高:19.5厘米,口径:4.2厘米,底:5.2厘米)。
来源:英国威尔士家族收藏。
|
清乾隆粉彩布袋和尚塑像
|
清乾隆粉彩布袋和尚塑像
全器雕琢成一站立之布袋和尚。和尚为方脸,长耳垂肩,眼睛微瞇,咧嘴欢笑,其牙齿细密如编贝。身穿宽松袈裟,袒肩,露胸与圆鼓腹。左手持一布袋置于身侧,右手拿一条翡翠念珠,意态悠闲。整体人物雕刻线条细腻生动,面部表情亦栩栩如生。粉彩颜色是典型乾隆时期的颜料。
「阿弥陀经讲话」言︰「弥勒菩萨……在五代时曾托化浙汗奉化县,绰号为布袋和尚,生得大肚皮,大耳朵,手提布袋,逢人便乞化,所化一切皆放在布袋内。」一般造形多做笑口常开状,故极受民间喜爱。
尺寸:(高:31.5厘米)。
(来源:英国古董商)
|
清早期 青花五彩三国演义故事纹花觚
|
清早期 青花五彩三国演义故事纹花觚
此觚撇口,直腹,中间略凸,胫部外撇,平底。胎体厚重,器身通体以青花五彩装饰,胫腹部绘洞石花卉,颈部绘《三国演义》故事图。其人物形象生动,青花色泽浓艳,为明末清初青花五彩瓷中的精品之作。瓶上的主人物是关平。在《三国演义》中,关平是关羽在战乱中所收之义子,亲父名为关定。《演义》中的关平非常活跃,而且形象鲜明。他武勇过人,不逊乃父,曾跟随刘备出征西川,立下战功,后来又与曹魏猛将庞德大战三十回合,彼此不分胜负;性格方面,关平冷静沉着,数次劝阻其父冲动之举(如于荆州想杀害吴国来使诸葛瑾、要单刀远赴鲁肃的宴会、强要于阵前亲讨庞德、徐晃等魏将),后来关羽与庞德大战,遭到冷箭暗算,幸得关平眼快出言提示,更纵马出阵接应,关羽方保无虞。腹部画有寿桃,石榴和佛手,腹下绘下绘满枝果树,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此花觚色彩丰富,五彩色泽明快,与釉下青花相映成趣,并且造型端庄典雅,施彩丰富美观,让人赏心悦目。胎细嫩,釉亮洁,画流畅,人物绘画生动逼真,实为清早期时期之佳品。
尺寸:(高:42厘米,口径:20厘米,底:15厘米)。
(来源:原英国私人藏品,在英国拍卖行(Peter
Francis)于2015年11月18日拍(lot 326)拍得)。
|
清康熙 郎窑红狮纹瓶
|
清康熙 郎窑红狮纹瓶
撇口长颈,丰肩收腹;釉面肥润光亮,胎质优良。此瓶先在高温烧成郎窑红。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尤其珍贵的是,此瓶一半是颜色艳丽的郎窑红,而另一半是难得的郎窑禄。并且在颈部和郎窑禄面加彩画一个可爱的小狮,并再低温烧成。因此,这种郎窑红瓶非常稀有和珍贵。
尺寸:(高:22.5厘米,口径:5厘米,底:6.5厘米)。
来源:原英国资深私人藏品。在英国拍卖行(Peter
Francis)。
|
清康熙 豇豆红印盒
|
清康熙 豇豆红印盒
说明 此件盒为扁圆状,子母口,印盒器型饱满,造形小巧玲珑,胎体厚重,釉质莹润自然,桃花红中泛出些许绿苔,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淡雅宜人。底施白釉,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 《饮流斋说瓷》评述“豇红之所以可贵者,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豇豆红烧成难度极大,故只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宫廷使用。目前所见典型康熙豇豆红釉器仅有太白尊、镗锣洗、柳叶瓶等八个品种,印盒为其中较为少见的一种。 本品造型秀雅,胎釉品种卓绝,保存完好,其绿色苔点面积比寻常所见者更多,可归为“桃花片”品种,此为本品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此种为康熙御窑经典文房用品,可见上海博物馆馆藏实例,著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第321页,图207,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亦馆藏一例,可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第44页,图2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另一例极为珍贵之豇豆红印盒,于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售出,lot 2101。
尺寸:(直径:7.5厘米,底:3.5厘米)。
来源:原英国资深私人藏品,在英国拍卖行(Peter
Francis)购得。
|
清黑地素三彩花鸟纹四方大瓶
|
清黑地素三彩花鸟纹四方大瓶
此方瓶,圆撇口、长颈、平方肩下折,长筒型器身,平底。上圆下方器型,取琮式瓶天圆地方的造型概念。平底心有四方脐。器内施白釉,高温素烧后,在无釉素坯的外壁上以焦墨钩勒、点画纹饰轮廓,再填绘绿叶,黄、紫色夏荷,秋菊,芙蓉等四季花。素坯留白作梅花,并有蝴蝶、鸟雀穿梭其间。花叶色彩分明,釉色分浓淡,使纹饰有阴阳向背的层次感。细心避开纹饰,填入匀亮如漆的墨地。彩上再罩一层透明乳白铅釉。此类高
温素坯上低温铅釉的作品,为康熙时期素三彩的特色(素三彩,釉色以黄、绿、紫、白为主,偶尔也加红、蓝色)。
康熙朝的素三彩是名重一时十分珍贵的品种。所谓素三彩,属瓷器低温彩釉品种之一。因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故称素三彩。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无釉的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待其干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年间素三彩最为盛行,它的色彩除了黄、绿、紫外,还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彩,创造了丰富多样、质朴洁雅的不同品种。尤其是用一种彩色铺陈为地的品种,如黄地、绿地、紫地、米地、黑地、虎皮斑等等,其彩釉以反复交替使用、变幻莫测而颇具匠心。康熙素三彩中,以黑地素三彩最为名贵。由于康熙黑地素三彩仅限于宫廷御用品,主要作祭奠祀礼之用,加之工序复杂、成本极高,康熙黑地素三彩器物尤其是大件作品,存世非常稀少。目前,康熙黑地素三彩的大件完整器物,国内罕有,即便是国家一些大博物馆,也难觅其踪。有些已于早年流散于欧、美一些国家,如法国巴黎罗浮宫就陈列有我国康熙黑地三彩大花觚、大罐、观音尊等,美国国家美术馆是世界上陈列康熙年间素三彩最多最美的博物馆。故有古书记载曰:“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者谓之素三彩,以黑地为贵。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据琉璃厂的老人回忆,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难觅其踪,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残口的大瓶,当时就可值一万大洋,足见康熙素三彩之贵重。时下传世品中的素三彩器,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器,多为光绪及民国仿品。而康熙素三彩器物所用彩料,为明末所遗土矿颜料,极为稀有。康熙黑地素三彩皆为宫廷御用器,此品种当朝并无民窑,其仿品器物,胎体与真品比较,胎粗质松,胎釉结合松弛,运笔纹饰板滞无力,或多轮廓粗放;其彩亦远不如真品洁净坚硬,如后挂彩蜜蜡黄质粗色浅,鹅黄则色浅微青,且多含粉质;紫、绿彩灰暗,厚腻不匀,白地子上更无年久形成的自然彩晕
有“彩晕”也只是釉彩油渗汁),仿品器物底足折角不硬,呈浑圆形,或过分规整、粗涩,旋纹痕不明显。
康熙素三彩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康熙素三彩是在明代素三彩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的名贵品种,康熙本朝的素三彩器物,尤其是黑地素三彩,仅为宫廷御用,民间并无此类作品。康熙素三彩器物绝大多数无款,但康熙晚期亦有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的。
其二,真品康熙素三彩器物之彩料均为明末所遗矿彩,亦称“古彩”,其质地静穆柔和、珠艳明晰,玻璃质感强,其绿彩清澈若湖水,黑彩坚硬如生漆,光可鉴影,后世仿品绝难类比。
其三,康熙素三彩器历经三百余年,保存至今之器物,在彩料之间肉眼侧光可见五光十色“蛤蜊光”,在无彩的底足白釉处亦可见此状,这是仿品见不到的。
其四,康熙素三彩器物之胎选料讲究,具有常见康熙瓷器“糯米胎”及其他明显特征。
总之,民间所见康熙素三彩器,尤其是黑地素三彩器物,一般均为清末民国仿品。大件器物至今极为罕见珍稀。
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有相似的花瓶,定为清康熙(见最后一张照片)。
尺寸:(高:50厘米,口径:18厘米)。
(来源:此拍品原为英国资深收藏家私人博物馆藏品。在英国拍卖行(Peter
Francis)购得。
|
清雍正仿官釉笔筒
|
清雍正仿官釉笔筒
器圆筒状,通体施釉,介于青蓝,贯穿金丝铁线。釉色润泽亮丽,釉质坚厚。中国瓷器的发展和中国历代的经济发展切切相关。繁荣安定的大唐盛世孕育出官窑,盛兴至北宋初期。官窑的出现标志性地告知天下庶民“官”器与“民”器划分鲜明,预示着冶陶技术的精炼,美学哲学的更高境界。清代仿官釉,力求前辈之极致,且模仿得实用大气,更为贴近民心。
尺寸:(高:13厘米,口径:10.5厘米)
来源:英国资深收藏家。拍卖行Peter France auction 2015年11月18日,lot
248)
|
“乾隆款”粉红地扎道粉彩花卉观音瓶
|
“乾隆款”粉红地扎道粉彩花卉观音瓶
此观音瓶高47厘米。瓶外通体施漂亮的粉红釉,釉面用细针刻画出卷草纹。瓶内和瓶底施湖绿釉。瓶外的粉红釉上用粉彩画各种花卉,有荷花,牡丹,玉兰花,牵牛花等花,花卉布局典雅,瓶底写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可能不是乾隆本朝,而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品。此瓶做工精美,品相完好。是一件难得的藏品。(英国Maxwells Auction 拍得)。
|
明崇祯 青花故事人物蒜头瓶
|
明崇祯 青花故事人物蒜头瓶
此蒜头长颈瓶高38厘米。圆鼓腹,圈足,足内施白釉。胎质致密、釉面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沉稳。颈部饰郁金香纹,配以杂宝,腹部绘五个罗汉,每个罗汉表情各异,潇洒休闲,颈腹之间蒜头状凸起,以一圈花纹间隔。品相完好,是一件难得的藏品。(英国Maxwells Auction 拍得)。
|
清光绪 粉彩过枝癞瓜碗
|
清光绪 粉彩过枝癞瓜碗
尺寸:口径18.5cm,
高:9.0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墩朴拙实,胎体轻薄,通体施透明釉。所绘过枝癞瓜从碗外壁牵连入碗内壁,内画苍劲挺拔的翠竹,寄予“瓜瓞绵绵”之意,彩绘癞瓜之果肉效果尤佳,设色甚妙,红中带黄,写实立体,绚丽而又不失素雅。碗外底用红料落三行六字楷书款“大清光绪年制”。此碗釉面润泽腴净,所绘纹饰内外壁呼应,色彩逼真而富于变化,其胎釉、彩料、画工无一不精,处处予人以完美无瑕之感。
癞瓜又称癞葡萄、锦荔枝,与苦瓜同科而不同种,瓜面颗粒状凸起,成熟时颜色鲜艳,自然开裂,露出鲜红色的瓜瓤,其籽丰而饱满,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常被作为吉祥纹饰使用,寄托子孙丰厚的美好愿望。清人叶申芗有赞,《减字木兰花·锦荔枝》赋曰「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
粉彩过枝癞瓜纹碗创烧于清乾隆时期,其后嘉庆、道光、光绪等朝沿袭烧造,成为清代官窑经典制式。故宫博物院现存一百零九张瓷器画样中,即有此一品种。而大维德爵士旧藏中亦有与此相近之碗,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载《Catalogue
of Ch' ing Enamelled
Wares》,伦敦,1958年,图版897。
|
清乾隆斗彩并蒂莲纹盘
|
清乾隆斗彩并蒂莲纹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敞口,弧腹,圈足。胎体轻薄,质细色白,白釉光润。内底心青花双圈内装饰斗彩并蒂莲纹,中心两朵莲花并蒂盛开。外壁绘饰三组并蒂莲花、并蒂忍冬花卉纹,中间均间以并蒂椒,色彩明艳而不失素雅。这件斗彩盘以并蒂纹作为主题,“并蒂相连”,取两两相生、相偎相依之寓意。斗彩,出现于明代早期,成化时期盛行,其后以至清代,兴盛不衰,它采用二次烧成技术,第一次烧白釉和青花,绘彩后再入窑,第二次烧成。常见的斗彩并蒂莲纹盘是在雍正时期比较流行,乾隆和后朝这种盘非常少。参阅:《故宫清瓷图录》(台北)上,页215,图92《徐氏艺术馆·陶瓷·清代》。尺寸:15.5厘米。
来源:英国曼城私人旧藏,英国拍卖行(Maxwells)拍得
|
清乾隆青花人物花口盘
|
清乾隆青花人物花口盘
此乾隆时期出口到欧洲的青花盘,画工一流,纯粹是描绘当时中国水乡的美丽和丰硕景色。乡村女子丰颜高髻,长裙曳地,眉如弯月,气质高贵,犹如仙女,身边小狗跳跃,另有树木、花草、渔舟、飞翔的大雁和远处的亭阁,令人感受到处于仙境,是当时西方人梦寐以求的东方美景。此盘画工水平特别高超,是一幅18世纪的难得的人物风景画。
尺寸:长30厘米,宽23.5厘米。来源:英国曼城私人旧藏,英国拍卖行(Maxwells)拍得。
|
清康熙 五彩人物笔筒
|
清康熙 五彩人物笔筒
尺寸:口径10cm,
高:13厘米。
敞口,直壁,玉璧底,瓷质细腻致密。内外施白釉,外壁绘五彩。图案依筒身展开,只见二位女子和一书生及三个儿童神态各异,女子丰颜高髻,长裙曳地,眉如弯月,气质高贵,二女在神情专注地倾听书生的畅谈。书生手握金如意,桌上摆放镏金香炉,笔筒及书籍。三童子在一边嬉戏玩耍,一个个显得活泼可爱,童趣横生,形象生动传神。筒体满身绘画,除了一众人物,另有树木、花草、奇石、几凳,瓷花盆点缀,画面生动有趣,有着望子成龙、妻贤子孝的美好寓意。
|
清康熙 五彩教子图盘
|
清康熙 五彩教子图盘
尺寸:口径18.5cm。
此盘瓷质细腻致密。内外施白釉,盘内绘五彩。一位女子丰颜高髻,长裙曳地,眉如弯月,气质高贵,神情专注玩童。童子手持圆扇,追朴蜻蜓,显得活泼可爱,童趣横生,形象生动传神。桌上摆放书籍和茶杯。除了人物,另有树木、花草、奇石、几凳及远处的红太阳点缀,画面生动有趣,有着望子成龙、妻贤子孝的美好寓意。
|
清康熙青花开光山水纹将军罐
|
清康熙青花开光山水纹将军罐
此罐长颈,有带钮的盖,是康熙时期出口到欧洲的青花将军罐。此罐青花画工层次分明,青翠重叠,充分显示“蓝分五色”的康熙青花的特点。画片描绘中国山水的美丽景色,令人感受到处于仙境,是当时西方人梦寐以求的东方美景。
尺寸:高55厘米。来源:英国私人旧藏,英国拍卖行(Bamfords)拍得。
|
|
|
|
|